物流供应链:降低成本六步走 第一阶段:把职能性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在这个阶段中,每一个人在其责任的职能范围内做好管理工作,并且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并且根据其要求,竭尽全力把成本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第二阶段:把交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但必须指出,把包括交货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是一个经营管理原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业务经营守则,更不是交货价越低越好。事实上,有些生产厂商在从供应商进货(原材料)和向客户送货两个环节上都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踪和分析他们自己内部流通渠道的管理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成本,其实,对这种成本的充分认识将有助于降低交货成本。
第三阶段:把所有权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应该做出一定的利益退让以便满足客户的要求,比降低成本和财产的最小化更加重要的是,公司在发展的开始就要注意各方面经营管理之间的平衡。
第四阶段:进一步降低企业销售增值成本。企业贡献给供应链的增值成本实际上是在物资所有权总成本以外的附加客户价值。现在的企业正在开始致力于降低与市场营销、销售、工程技术支持、场地服务支持、信息技术费用、行政费用有关联的成本。 公司应对产品和客户获利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就是总体成本的补充,也就是对进货价格再加上一定的百分比作为零售价,对补充费用及保证利润的总体成本进行分析,使公司的高层领导进一步理解,提出所谓附加值概念实际上是用协调互相交*的职能性团队活动的战略性和系统性方法。
第五阶段:降低与最接近的贸易伙伴有关的企业内部附加值成本。这一阶段要求处理的是对直接供应人、客户和中间商的成本分析。去除中间环节和加入中间环节都必须慎重考虑。通过公司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消除重复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总体联合成本。
第六阶段:向最终用户交货的供应链成本降低到最低点。这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致力于处理超出核心伙伴范围以外的问题,并且进行分析。重点就是业务交往上的最终人员,或者业务客户,或者被称为最终用户的人。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也可以说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融资和“物流银行”、“融通仓”相似,服务的主体都是资金严重短缺的中小企业,它围绕“1”家核心企业,通过现货质押和未来货权质押的结合,打通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及制成品,到最后经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融资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银行融资产品,其创新点是抓住大型优质企业稳定的供应链,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经营规范、资信良好、有稳定销售渠道和回款资金来源的企业进行产品设计,以大型核心企业为中心,选择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作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这种业务既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评级授信要求,也无须另行提供抵押质押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供应链管理是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网络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融资则是银行或金融机构针对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而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