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司法腐败?
司法权的运行必须接受监督。人民法院除加强内部监督外,还必须主动接受包括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民意监督和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
执行难如何缓解?调节优先怎样实现?……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院院长郑鄂接受采访时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对目前法院和法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敢于直言、直接面对。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郑鄂一一作答。
【谈调解】
让当事人心服最重要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案件虽经法院依法裁判,但当事人间的矛盾并没有化解,有的反而加剧;一些案件判的是没什么问题,但当事人就是不服,一再信访、申诉;有些案件裁判后,社会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信力等。这些现象说明,让当事人心服是最重要!”郑鄂说,依法调解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做到案结事了,强调调解优先是完全正确的。
“两年前,我刚到广东法院工作时,发现调撤率很低,2007年只有36%。”郑鄂说,这与广东案件基数大、毗邻港澳台、矛盾纠纷复杂等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认识问题,理念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对调解认识不足。后来,按照最高法院调解优先原则的要求,大力推行诉前调解、诉调对接、执行和解、行政案件协调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去年,全省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结案204592件,调解撤诉率达52.18%,广东法院调解结案首次突破50%这个大关。广东调解工作离全国平均的61.98%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谈执行难】
社会诚信是个大问题
“一些案件迟迟执行不了,确实有法院自身的原因,但执行问题是个系统工作,单靠法院一家是很难完全解决。”郑鄂说,社会诚信是大问题,一些当事人生意做得很大,但对几千元的债务都不愿主动去还,非要等法院来强制执行才愿意还,这就是毫无诚信可言了。去年,广东开展了百场见证执行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共同参与、见证广东的执行全过程。通过这种亲身体会,大家认识到法官的辛苦,被执行人这么无信,执行工作这么难。
法院如何保障农民工、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郑鄂举例说,在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被害人死亡,那么其亲属就可能因为这场意外陷入贫困,而一旦被告人又没有偿还能力的话,那么案件即便申请执行,最终也只会导致执行不能。像这种类型的特困群众,能不能设计一种救济制度,基本保障他们的生活?在这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就向大会提了《关于从立法层面建立和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的建议》,在立法层面上将目前的司法救助制度范围扩至民事执行当事人、刑事被害人及涉诉涉访当事人等特困群体,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
【谈反腐】
必须监督司法权运行
“我们对任何司法腐败的行为采取‘零容忍’!”郑鄂解释,司法腐败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所以,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防止司法腐败现象的出现。去年,从最高法院到地方各级法院都出台许多廉政措施,特别是最高法院出台五个禁令后,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广东高院也先后出台完善了廉政账户、廉政档案、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廉政监督员等五大制度。
对于如何防止司法腐败?郑鄂认为,司法权的运行必须接受监督。因为,任何权力如得不到有效监督都可能会腐败。司法权也不应该有例外。人民法院除加强内部监督外,还必须主动接受包括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民意监督和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同时,对法官的整体队伍也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