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龙华律师罗建新律师

广东商达律师事务所【地址: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龙观东路龙狮楼三楼(边防医院旁边) 电话:13923439478】是广东省司法厅依法批准设立的一家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的律师事务所。 商达律师事务所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立足于深圳,根植于龙华、大浪、民治、观澜、石岩街道各社区,面向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辐射全国。商达律师事务所现有办公场所600多平方米,拥有一流的办公设备,管理规范,服务周到,是律师发展的理想平台。 律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包括刑事、民事、经济等诉讼和非诉讼领域,侧重于企...更多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深圳市检察院
内容详细

骗术在升级 市民要当心

发布时间:2009/9/2 点击:164 字体大小: 返回

深圳新闻网讯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杨 峥)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共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277个,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469名,破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4836起,追回被骗资金1900余万元。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黄祖跃在昨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上述情况。他说,今年6月12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对电信诈骗犯罪予以严厉打击,效果明显。

犯罪嫌疑人比较集中的6个原籍地面貌初步改观。公安部对河北丰宁县、湖北红安县、大悟县、湖南双峰县、广东电白县和海南儋州市等6个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比较集中的原籍地进行了挂牌整治。电信诈骗犯罪发案数明显下降,电信诈骗犯罪得到初步遏制。从全国这两个月发案态势看,电信诈骗高发多发、迅猛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各地公安机关110接报警和发案数明显下降。

黄祖跃介绍说,随着各地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打击力度逐渐加强,境内外诈骗团伙纷纷躲避风头、变换手法。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

一是诈骗窝点向中西部和境外转移。主要表现在大陆诈骗团伙纷纷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诈骗窝点多设在城市高档社区商品房内。台湾诈骗团伙纷纷转移到东南亚一带,雇佣大陆无业人员以旅游签证的方式分散出境,在当地租用别墅设立窝点,从事诈骗活动。

二是诈骗犯罪团伙呈现公司化、集团化管理。诈骗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话务组、办卡组、转账组、取款组,相互独立、相互分散;采取组长负责制,根据业绩进行分成。目前,台湾诈骗犯罪团伙还出现了派吸毒人员赴大陆充当“车手”负责取款的苗头。

三是作案手段更趋隐蔽。利用VOIP网络电话批量自动群拨电话和利用网上银行转账的情况比较突出,操作的服务器和IP地址大多在境外。同时还发现,近期携带U盾从“小三通”出境的人员大量增加。

四是诈骗手法逐步升级。据统计,当前活跃在社会上的电信诈骗形式将近30种,有中奖诈骗、汽车退税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直接汇款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等。诈骗内容由专门点子公司精心策划设计,针对不同受害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一段时间冒出一个新手法,目前有升级的趋势,诈骗不成,便向恐吓、勒索方向转变,危害比较突出。

专家支招 防范诈骗

 

据警方统计,今年以来,南京市电话诈骗案件被骗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日前,南京市公安局民警向市民介绍电信诈骗防范知识。新华社发

一是不轻信,就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二是不透露,就是要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三是不转账,要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据公安机关所作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者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同志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诈骗分子得逞。

深圳上半年共接报短信诈骗警情13万起 小心改号软件忽悠了你

记者31日在深圳多方采访后了解到,深圳今年上半年共接报短信诈骗警情13万起,而且电信诈骗已经“升级换代”到了“第六代”。其中骗子使用改号软件行骗,应引起市民的特别关注。

六种电信诈骗最普遍

近年来,深圳的虚假信息诈骗案件频发。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报短信诈骗警情132159起,其他诈骗警情22266起,共受理各类诈骗案件8262宗,同比上升28.87%,环比上升16.43%。

据深圳的通信运营商介绍,目前活跃在社会上的手机诈骗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充值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部分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实施诈骗。例如,通过网络散布能用2~3折的价格买到电话充值卡的信息,结果这些假卡均不能正常充值。

二是盗补卡后的手机诈骗。例如,部分消费者没有充分重视手机服务密码的作用,不是随便设置一个简单数字(如000000)作为服务密码,就是把密码改得容易破解(如把自己的生日设置成密码),或者轻易把服务密码告诉他人,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不法分子。不法分子破译了SIM卡密码后,很容易就能在移动营业厅对其SIM卡进行注销并补办一张新卡,然后通过新的SIM卡把事主的通话记录统统都打出来,按照上面的通话号码进行诈骗(如为手机充值等)。

三是改号软件的诈骗。最近网上流传一种新的软件——改号软件。通过这种软件拨打手机,不法分子能够把对方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如上级单位办公电话、亲属或朋友号码、特殊号码(如银行服务热线、航空公司打折机票售卖电话)等,用电话告知转账、汇款等方式欺骗手机用户。

四是通信线路检测诈骗。不法分子先假冒运营商,用短信“通知”受骗者“您的通信线路需要检测,请关机3小时”。一旦施骗成功,会给其父母、家人打电话告知受骗者出了车祸急需用钱,以骗取“救命钱”。

另外,还有一种电话欠费诈骗。主要是利用电话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先假冒通信运营商名义告知消费者已经欠费,然后把该电话直接转入所谓的假冒“公安局”,“公安局”有人以“警官”身份要求消费者报身份证号码,并告知其银行账户由于涉嫌“洗钱”已经冻结,但可以把资金转入“公安局”的安全账号,消费者在该电话的步步“诱导”下,把自己的资金转移到了骗子的账户中。

最后一种是利用群发短信进行诈骗。

骗术已经“升级”到第六代

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现电信诈骗至今,诈骗手段逐步升级,已经“换代”到了第六代。

第一代电信诈骗俗称“手机中奖诈骗”。不少手机用户曾经接到“恭喜您的手机号被抽中一等奖,奖品是一辆轿车”这类短信,不明真假的少数人会与骗子联系,不法分子会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汇款。这种诈骗金额一般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第二代是“信用卡遭遇盗卡消费型”。不法分子的短信内容通常为“您的××银行卡在××商场消费了××元成功,如有疑问请电××××”。在这类骗术中,骗子假冒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银行卡被盗用,要求其把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这类诈骗数额一般较大,动辄数万元。

第三代是“亲友救急型”,不法分子随机拨打手机,让机主“猜”姓名,一旦对方指称是某个老朋友或旧时同学,不法分子即冒充该人,以遭遇车祸等理由,要求朋友汇款“解救”。这类案件涉案金额不大,一般为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第四代为“虚拟绑架型”。不法分子集中拨打某个区段的固定电话,根据接电话者的年龄特点,先是“威胁”称其子女或孙子、孙女被绑架,并播放一段小孩子的呼救声,随即要求对方汇款解救。这类诈骗在2007年曾经集中出现过,涉案金额一般在数万元左右。

第五代诈骗是“欠费类”诈骗。不法分子以通信运营商清缴欠费为名实施诈骗,这类诈骗情节尤其恶劣,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涉案金额动辄数万元。

第六代诈骗为“转账类诈骗”。其内容一般直接为“原来那账号不用了,请汇款至××银行的××××账户,户名×××”。此类诈骗投机性强,如果恰遇有生意往来的企业,最高能诈骗到百万元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