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我国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势必要联系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因为技术与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分析,世界机械加工的技术演变,属于“质变”性质的至少有四大方面,而其他属于“量变”(或称”渐变”)的,还可以列述更多。所谓“质变”是指:其一,创新思维与传统的“量变”有根本的区别;其二,所依托的物质载体与常规的相比在原理上有本质的差异;其三,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效益与影响更为广泛而深远。
近30年来世界机械加工领域四大质变中,我国都一直积极参与,并做出了重要贡献,某些方面甚至已进入了世界前列。四大质变表现为:
一、人类智能型生产工具出现
智能型生产工具的发展是近30年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动态。最近,在中南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一次“战略产业选择”座谈会上,我提出一个观点:“机床作为生产工具具备智能特性是人类生产工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人类正在迎接一个智能型生产工具时代的到来”,得到了与会很多同志的赞同。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论述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划分时指出:历史发展阶段是以人类采用什么生产工具及相应的生产方法来划分的,所以分成石器时代、铁器时代等。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最积极、最首要的因素。人类的生产工具由手动发展到具备动力,马克思认为这是一次人类生产工具的大革命。这种具备动力的生产工具马克思称之为“工具机”(即机床),这一名称在《资本论》巨著中出现过两次。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没有可能亲身经历和接触到人类生产工具具备智能的这一变化。而当工具机(机床)具备数控控制功能后,人类的智能型生产工具的雏型才有可能出现,这是人类生产工具新的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
数控机床的出现标示了机床向智能化发展的萌芽。回溯机床的发展历史,从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出现至今50余年,其中包括走向成熟的30年和走向大规模应用的20年,特别是近几年,机床智能化功能的进一步陆续增添,标志着机床技术在发展道路上的质变。可以说,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功能的拓展为机床智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智能型机床尚无全面确切定义,简单地说,是能对影响加工过程的多种参数及功能作出自我判断并修正和自我正确选择而作出决定方案的机床,即智能型机床能够监控、诊断、评价、补偿和修正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如刀具半径自动检测、刀具破损检测、多轴同步差异等),并能提供最优化的加工方案(如调整机床加工时间、工艺路线、选择最佳加工参数、主轴运行状况、位置补偿、精度修正、热变形补偿等)。
最早出现的具有智能控制机床功能特性的,可以追溯到自适应控制电火花加工机床,即根据加工参数变化自我调整电极与工件间的放电间隙,从而取得最佳加工效果(我国己有这类产品)。
最近几年,日本的山崎马扎克公司陆续开发了智能主轴振动控制、智能热屏障、智能防撞屏障、语言提示等功能;日本大隈公司开发了thinc智能数字控制系统等等。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床这种生产工具智能化的功能会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增多。人类智能型生产工具的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