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瑰宝漆线雕,是漆工艺中的一种,是厦门本土艺术。在厦门漆线雕工艺界,已有200多年制作历史的蔡氏漆线雕工艺世家,是福建省闽南一带,以至港澳台、东南亚地区最有名气的。蔡氏家族第12代传人蔡水况先生,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曾经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表彰会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探访漆线雕艺术的奥秘,了解这位工艺美术大师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记者近日对这位大师进行了专访。
出生在漆线雕世家的蔡水况,从小就耳闻目睹祖辈、父辈制作漆线雕的技艺,也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艺儿,他是口传身授的土生土长的民间漆线雕艺人。蔡大师一说起自己的本业,有说不完的话,他首先向记者说起自己的学艺经历,他说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相当大:"1956年正式和我父亲学艺,我当时是16岁,应该说我是比较会吃苦的,因为我父亲是这个技艺中最老的前辈,技术各方面也是比较突出,这个技艺最传统的是四道工序,首先是造型,第二粉底,第三道漆线装饰、第四道是上金上漆,由于我很认真学习,在十年中很认真刻苦地将四道工序的基本工扎实练成以后,到72年归队已经有比较扎实的艺术基础,最后到1973年开始尝试在艺术品方向发展。"
也正是学有所成的蔡水况先生的大胆尝试,把过去以制作佛像菩萨为主的漆线雕,首次创新制作漆线雕瓷瓶、瓷盘等单件工艺品,才开拓了漆线雕工艺制作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他把当时神佛身上装饰的纹样,特别是龙的纹样让它独立出来,完整起来,让它成为一个能够作为单独工艺品的表现形式。这样,厦门的漆线雕就由神佛的装饰脱颖而出变成了高档礼品。
80年代,漆线雕被福建省作为精品收藏,1994年中国工艺美术馆也收藏了两件漆线雕精品。至此,它从一个小小的民间工艺品,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说到这个发展过程,蔡水况先生表示,漆线雕从保守的“传男不传女”到现在的走入艺术殿堂受到国家、甚至国际承认和好评,这确实不简单。
厦门漆线雕是在2007年6月9日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从1973年蔡水况开始把漆线雕发展为真正艺术品到2007年的申遗成功,他花了很大心血。他说,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情。
1994年蔡水况被评为"全国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他被评为"福建省突出贡献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他又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工艺美术界对他为漆线雕所作出的创新性突出贡献的肯定和褒奖。正是由于蔡水况对漆线雕的创新和发展,漆线雕不仅较好地被保留继承下来,而且较好地开拓了国内外市场。谈起这些,蔡水况表示,关键是创新,这是灵魂,创新才有新的发展、新的出路:
“有新的东西创新,主要就是保留以前传统的东西,然后加上新的元素,为了让它增加新的时代气息,我们现在也结合很多院校的老师和专家对体现新的东西的图样进行设计,让这个艺术品怎么结合时代,让新时代青年人能够接受,这样,漆线雕才能发扬光大。”
是的,也正因有了象蔡水况大师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厦门漆线雕艺人不断的创新和开拓,才使得漆线雕表现的题裁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有时代的气息,进而使漆线雕的市场不断走向兴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漆线雕艺术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现在连一些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的毕业生,都投身到漆线雕的研究和制作中来,并立志为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而献身。对于这点,蔡水况大师认为越多人做,对这个技艺的发展和继承是更有利的,只有更多艺人来从事漆线雕,漆线雕发扬光大的成功率才会更好,更多新人从事漆线雕,让它有更多的作品出现,“这对漆线雕来说是一个好事,为什么艺术水平可以提高,就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对这个行业的发扬光大就比一般的更明显。” (海峡之声记者 江德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