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礼品公司介绍礼品行业在战略管理层面,尤其是品牌定位、产品营销、研发创新、运营管理等层面都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和症结,急需找到问题的核心,对行业进行规范。
礼品行业最缺什么?品牌!
迄今为止,礼品行业都没有出现真正的品牌,关于品牌的塑造问题上一直以来困扰礼品行业,成为一道揭不开抹不掉的旧伤疤。
在礼品这个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的行业,产品彼此间的类同和营销手段的相似,注定绝大多数企业和产品都将埋没和消失。当然,礼品企业也在努力尝试做品牌,但做得并不正确,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它们做出来的品牌结果跟市场对接不上,没有在客户心目中产生出品牌价值和情感积累来。
礼品行业并不缺乏成就大品牌的实力,之所以没办法成为所谓的品牌,实现更高的价值体现,关键还是在于整个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策略上。目前,终端对礼品行业的品牌认知度并不是很高,很多产品类别暂时还欠缺强有力的品牌做引导,机会空间巨大。
近几年,有些礼品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注意时机的把握与品牌塑造的关系,这一点很值得欣慰。也许我们应该宽容些,一方面允许礼品企业犯些错误,因为任何探索都需要付出代价和时间。礼品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萌芽阶段,走向今日的全面发展时期,这其中的历程也不过20多年。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年月的沉淀,就像红酒一样,时间越久,越显得芬芳浓郁。目前礼品行业的品牌需要一个过程来沉淀,通过新品牌的加入和磨合,才能让礼品行业走向成熟。
面对礼品行业的品牌现状,我们有太多的的感慨与无奈。品牌化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如果礼品企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抓住相应的市场路线,深耕品牌路线,拥有自己的品牌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因为没有信仰
我们不情愿也不乐意面对礼品行业没有品牌的现实,然而事证如铁。既然我们无法扭转事实的改变,那么不妨从行业的根源上寻找原因:礼品行业为什么没有品牌?
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如此的沉重:因为没有信仰。落笔时分正值2012欧洲杯决赛以西班牙的胜利而落下帷幕,我突然想起球员郝海东曾说的一句话,中国足球缺少信仰。国外人把足球当成国家信仰来踢,而中国足球却把它作为赚钱的工具。
礼品行业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版本的中国足球呢?大多数礼品企业的老板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抓住了一个商业机会而迅速暴富,只知道追求短期的利润而忘却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宗旨。由于信仰的缺失,引起了精神和道德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金钱的追求成了企业最首要的目标,企业变得急功近利、弄虚炒作、仿冒抄袭和违背诚信,财富的增长建立在透支企业未来上。如今,礼品行业需要的不再是虚幻飘渺的概念炒作,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来规范市场秩序。
信仰缺失是礼品行业崛起最大的软肋,而精神支柱的空虚和道德基础的缺失令整个员工团队也变得人心散涣,跳槽频繁。在面临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时,没有信仰的企业就如同一盘散沙,而心存信仰的企业却始终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作所有的努力都导向一个方向形成市场力量,往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是支撑人类精神的信仰。它是行动的指南,它决定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信仰为国家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理由。很遗憾,目前礼品行业还很少有人建立了企业的信仰体系。如果能成功从个人走到社会责任、国家责任那一步,必定为礼品行业的的崛起作出巨大贡献,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留下光辉的一笔。
执著精神难能可贵
礼品企业做品牌还缺乏一种执著的精神,那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剑”的等待。
礼品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机会非常多。企业按耐不住外界的的诱惑,哪里还能专注自己的领域进行创造?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方式来钱快就怎么做,开始横跨渗入许多产业。贪大求名,一种浮躁的气氛在礼品行业弥漫开来,使得“执著”成为一种罕见现象。没有人愿意没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实,总是渴望做什么事情都立竿见影,今天种下的种子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一些礼品企业理性的坚持与固守,以建立品牌、推动行业、社会发展为己任,用真诚与执著逐步走向辉煌。礼品行业最需要这种固执和执著的精神,但恰恰更多的是缺少了这种精神。
执著,本身就是一个坚守的过程。如果认定礼品行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如果认定自己的产品有朝一日能突围市场,如果坚信自己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在创业过程中,请排除干扰,一心向往。就算有N个人提意见,希望你改变业务方向,认为有一千条路都能够赚快钱的,你要坚定心中的信念。而且对这个经营项目有足够的了解,对你从事的领域,你是专家,别人的意见至多是补充,不要轻易改变你既定的目标和方向。
执著是一种信念,不可以出卖,不可以动摇,磨砺成钢铁般的意志;执著更是一种力量,凝聚人心,树立榜样,向着未来奋发图强。成长的过程经历过多少风雨,承载过怎样的风险,只有亲历过才会深深地体会执著的艰难曲折。也许会有误解乃至于冷嘲热讽、嫉恨和诽谤,而如果用执著的代价去获取成功的密码,那肯定是值得的。
不缺产品数量,但缺产品质量
从礼品行业的战略高度来讲,对品牌的追求是一个长远又宏伟的规划,而产品却是眼下礼品企业急缺的现实。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像礼品行业一样,对产品有着如此期待和渴求的心理。每年,数以万计的礼品公司从全国各地奔赴各大礼品展会,首要目的就是冲着新品来的。
每年礼品展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新面孔、新企业越来越多,然而礼品公司的脸上却写满失望。我们不禁想问:礼品行业真的缺产品吗?是我们缺乏发现产品的眼睛,还是厂家的产品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论数量,几十万款品类不同、造型各异的礼品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凭规模,几千家礼品厂家争奇斗艳,价位不同、产品各异的供应商足以满足采购的需求。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礼品品类极大的丰富,但真正能入得了礼品公司“法眼”的产品并不多。一边是礼品厂家有限的研发创新能力,一边是礼品公司殷切盼望的眼神,怎一个产品就能简单解决?
礼品行业不缺乏平泛无奇的产品,但缺乏真正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礼品行业不缺乏创新求异的产品,但缺乏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创新能力是硬伤
产品和创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礼品企业被产品困扰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创新能力的缺失。
有两个神话故事曾经左右着礼品企业的思路:一家公司依靠一款产品就赚了几千万;一个企业连续推出了十多款产品,都接连失败了,最后一款一炮打响,从此企业发展顺风顺水。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赌博的心态。目前,礼品行业大部分研发设计人员还只是为了生存而设计,很多时候并不能主导产品的创意,而是由对设计外行的老板或高层领导来敲定。
产品创新更大的阻碍来源于资金,提升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需要保持适当的长期投入。而投入和回报能否形成正比,谁也无法预知。由于不断有竞争者抢占市场,许多礼品企业被迫不惜血本地进行竞争,它们的研发投资也因此减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礼品企业耗费巨资进行创新的风险非常之大,因为竞争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新技术盗为己用。因此,若在礼品展上看到有礼品企业挂出禁止拍照的告示请不要大惊小怪,这已经演变成一种参展“潜规则”。只不过,该仿冒的还是接着仿,企业无可奈何。
礼品行业真正原创的颠覆性设计太少了,在产品开发设计上都是微创新。很多产品纯粹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直接抄袭,并没有结合中国文化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转化,也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显然,微创新无法改变礼品行业的现状,也无法真正提升礼品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国地大物博,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太多的题材和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和挖掘。照猫画虎,缺乏对礼品本质的理解与探索。转化不是简单的模仿、抄袭,而是要融入自己的一些东西。比如,根据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做一些款式设计,在产品中增加技术含量,若转化到位,也可以达到提高附加值的效果。
没有商业模式,就没有出路
渠道拓展,模式创新,一直是礼品行业孜孜不倦热议的话题。虽然据我所知关于商业模式而成功的企业并不在多数,但仍然不能阻挡行业的重视程度。
没有商业模式就没有出路的话语,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礼品行业最忠诚的劝告。纵观整个礼品行业,上游厂家外贸不景气,内销渠道开拓难,除了按单生产赚取OEM代工费,似乎没有别的出路办法。品牌运营商呢,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玩的就是心跳和整合的生意,既刺激又惊险。处于中游的礼品代理商扮演货物搬运工角色也好不到哪里去,微薄的利润不足以支撑日常庞大的运营体系,仅靠年度返利来过日子的状态急需改变。处于下游的礼品公司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难以招架,急需找个安全可靠的港湾。这些年,礼品行业不缺乏探索商业模式的勇气,但缺少真正创新商业模式的成功案例。
无论是从外界引入还是自主创新,商业模式不是水土不服就是半路夭折,留给礼品行业的,只有无尽的感叹。也许,商业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别人的模式,那只是别人做的题目的答案,并不是礼品行业的答案,我们有一套自己的题目,也必须要靠自己去寻找答案。
表面上看,似乎礼品行业的今天是很正常的,也许处于发展阶段的礼品行业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但什么是礼品行业最缺的东西,或者说众多的缺失背后的本质是什么?除了客观上的信仰说、圈子说、产品说、市场说等等之外,作为礼品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有责任进行深入的总结与梳理。